日志样式

奉贤园区公司如何进行公司经营范围扩大?

【新闻报导】奉贤园区2024年首批企业经营范围扩围审批通过,政策赋能激活市场新动能 <

奉贤园区公司如何进行公司经营范围扩大?

>

本报讯(记者 李思远)2月20日上午,上海奉贤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上海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从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更新后的营业执照,新增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环保设备研发等6项业务。从提交申请到拿到执照,只用了3个工作日!该公司总经理王磊感慨道。这标志着奉贤园区今年推出的经营范围扩围绿色通道正式落地见效,也成为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最新注脚。

据了解,奉贤园区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近年来聚焦东方美谷数奉贤等产业布局,鼓励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抢占新赛道。今年1月,园区管委会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10部门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经营范围扩围的若干措施》,推出一业一证证照联办跨部门协同审批等12项创新举措,将经营范围变更审批时限从法定15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5个工作日,并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全程帮办。截至2月底,已有2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完成经营范围扩围,涉及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热门领域。

【个人经验分享】从想扩围到敢扩围:我踩过的坑与挖到的金

去年这个时候,我所在的上海某精密制造企业也站在了经营范围扩大的十字路口。当时公司传统零部件业务增长乏力,看着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这些赛道火热,团队天天开会讨论要不要往新方向闯,但心里直打鼓:扩围了万一做不起来怎么办?资质跟得上吗?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对经营范围扩大的理解很朴素——不就是营业执照上多写几行字吗?直到园区组织了一场企业扩围实战 workshop,才明白这里面门道不少。比如,我们想新增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研发,但没提前查清楚这个行业需要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和专利布局,差点白忙活一场。后来在企业服务专员李姐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给企业把脉,别盲目跨界。 我们梳理了现有核心优势——精密加工技术积累10年,客户覆盖汽车、医疗领域,这些才是扩围的根据地。最终放弃了搞房地产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锁定了新能源电池结构件和医疗精密部件两个与现有能力强相关的方向,相当于在自家院子里挖井,比去别人地盘打井靠谱多了。

第二,吃透政策,别让材料卡脖子。 原以为变更经营范围就是填个表,结果发现新增医疗器械生产需要前置审批,环保设备销售得办备案。园区帮我们列了材料清单+时间表,甚至提前对接了区药监局,预审材料,省了我们至少两周时间。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前置审批和后置备案的区别,别像我同事的公司,因为没办排污许可证,新业务上线被叫停,损失了30万订单。

第三,小步试错,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扩围后我们没立刻招团队、砸设备,而是先接了两个小订单试水——帮新能源企业试制1000套电池结构件,用现有生产线就能搞定。结果客户反馈良品率比行业平均高8%,这下我们才敢大举投入。现在这块业务已经占了公司营收的20%,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专家观点+数据】扩围不是圈地运动,而是精准突围

经营范围扩大不是‘为扩而扩’,而是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延伸。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明在近期奉贤园区举办的企业战略升级论坛上强调,很多企业误以为‘经营范围越广越好’,结果导致资源分散、专业度下降,反而拖垮主业。

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据园区2023年调研显示,完成经营范围扩围的127家企业中,78%的企业新增业务与原有主营业务协同性超过60%,其营收平均增长22%;而那些盲目跟风扩围的企业(如餐饮公司突然增加区块链技术开发),仅31%实现了新业务盈利,且有部分企业因资质不足陷入法律纠纷。

政策是‘助推器’,不是‘方向盘’。张明建议,企业扩围前务必做好三问:一问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二问市场需要什么,三问我能匹配什么资源,三者缺一不可。

【问答解惑】关于经营范围扩大,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Q1:扩大经营范围需要满足什么基本条件?

A:其实门槛不高,主要看三点:①企业注册满1年(部分特殊行业如金融、医疗除外);②无严重失信记录;③新增业务与企业原有经营范围有逻辑关联(比如做机械的增加智能装备维修就比食品销售更容易通过审核)。

Q2:扩围后税务、资质会变吗?要交更多税?

A:税务方面,只要如实申报收入,税率按新增业务对应的税种来(比如技术服务按6%增值税,销售货物按13%),不会自动加税。资质方面,像食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这类需要前置审批的,扩围后必须单独办证,但园区现在有证照联办,能同步申请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少跑3-5个部门。

Q3:如果新增业务做不下去了,可以去掉吗?流程麻烦吗?

A:可以!变更经营范围减少业务,流程和增加一样简单,提交申请+营业执照变更就行。但要注意,如果涉及已开展的业务,需先清算相关债权债务,避免法律风险。

Q4:个体工商户和公司扩围有区别吗?

A:区别不大,但个体户变更经营范围不需要公示,公司需要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且部分行业(如劳务派遣)对公司注册资本有要求,个体户不能申请。

【灵活表达】政策是东风,企业得自己扬帆

说实话,奉贤园区的政策真的很顶——绿色通道专员帮办跨部门协同,这些词听起来就让人安心。但再好的政策,也得企业自己接得住。就像给一辆赛车加了涡轮增压,但司机不会换挡、不敢踩油门,也跑不出好成绩。

我们隔壁有家做食品包装的公司,去年扩围增加了生物降解材料研发,结果因为没提前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享受不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多交了20万税。这就是典型的只看政策红利,没算成本账。

扩围更像给企业换挡——传统业务是一挡,爬坡慢;新增业务是高挡,跑起来才有劲。但换挡得踩离合、对转速,不能硬来。

【个人反思】扩围不是终点,而是二次创业的起点

回头看我们公司的扩围之路,最深的体会是:政策是梯子,但爬上去还得自己用力。园区帮我们缩短了审批时间,但能不能把新业务做起来,靠的是团队的技术积累、客户的信任积累,还有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积累。

未来,奉贤园区肯定会推出更多定制化政策——比如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扩围专项扶持,针对绿色低碳业务的税收优惠。但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别让想当然代替市场调研,别让贪大求全毁了主业根基。

就像种树,经营范围扩大是多开几个枝桠,但根(核心竞争力)扎得够深,才能枝繁叶茂。奉贤的土壤肥沃,但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终究看树自己的生命力。



特别注明:本文《奉贤园区公司如何进行公司经营范围扩大?》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奉贤资讯”政策;本文为官方(上海奉贤经济园区招商平台-企业虚拟注册与政策扶持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fengxian.jingjiyuanqu.cn/gongsi/77398.html”和出处“奉贤经济园区招商平台”,否则追究相关责任!